【学习进行时】引经据典、援古证今是习近平总书记说话的明显特征
【学习进行时】引经据典、援古证今是习近平总书记说话的明显特征。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的一系列重要说话和文章中,常常用前史故事来说明治国理政的道理,令人深思。新华社《学习进行时》推出系列文章,与您共享总书记叙述过的经典前史故事。<\/p>
<\/p>
【现场】<\/p>
唐德宗时期有一个宰相叫陆贽,他严于律己,任何礼物一概回绝,德宗皇帝劝他说,爱卿过分清凉了,别人送什么都不收也欠好,像马鞭靴子之类的,收下也没什么联系。陆贽回答说,一旦开了纳贿这个口儿,必定食欲越来越大。<\/p>
——2015年9月11日,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团体学习时的说话<\/p>
【故事】<\/p>
陆贽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,他品性贞刚,严于律己,自许“上不负皇帝,下不负所学”。为相期间,陆贽一向保持着清正廉洁的风格,跟部属和同僚往来的时分,坚决回绝他们的奉送。唐德宗专门给陆贽带话,告知他清凉过分、回绝别人奉送的话,恐怕工作就办不成了。面临唐德宗的劝说,陆贽并没有“奉旨”纳贿,而是在一份奏章里写道:“贿道一开,展转滋甚。”意思是说,“一旦开了纳贿这个口儿,必定食欲越来越大”。除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,陆贽还屡次向唐德宗上各种奏章,劝谏唐德宗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。<\/p>
【共享】<\/p>
“当官就不要发财,发财就不要当官。”廉洁从政,秉公用权,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风格,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。习近平总书记叙述陆贽的故事,便是劝诫广阔党员干部要慎微慎独,时间绷紧严于律己这根弦,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,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干事、坦坦荡荡为官,做到奉公守法、以俭修身,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性。<\/p>
行得端、走得正,才干行得稳、走得远。党员干部只要不谋私利、不搞特权、不徇私情,练就金刚不坏之身,履职才有底气、干事才会硬气,才干赢得大众的信任。<\/p>